seach

搜索

最新资讯
sbti科学碳目标对飞机航空燃料设定碳减排目标范围
时间:2025-09-18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由CDP、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起,旨在协助企业根据最新气候科学制定可被验证的减碳目标,使其符合将全球变暖控制在灾难性水平以下并最迟在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要求

    在全球“双碳”浪潮下,航空业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的关键主体,其减排进程直接关乎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实现。而航空燃料作为航空碳排放的核心来源(占航空业总排放量的90%以上),其可持续碳减排目标的科学设定,成为破解航空业“高排放、难减排”困局的核心抓手。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兼具环境保护、能源转型、优化产业布局三重价值属性,是国际上航空环境治理的重点领域。我国SAF产业起步偏晚、自主技术欠缺、商业模式不成熟,正处于工业示范向商业化应用转变的关键期,深入探讨SAF产业自主可控发展对解决民航业绿色发展“瓶颈”意义重大。

    航空业的碳排放具有“高增长、难替代”的显著特征。随着全球航空出行需求的持续攀升,若缺乏有效的减排干预,预计到2050年,航空业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比重将从当前的2%—3%升至20%以上,成为阻碍全球实现“温控1.5℃”目标的关键领域。而航空燃料的特殊性——依赖化石能源、替代技术(如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电动化、氢燃料)尚处于商业化初期、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复杂——进一步加剧了减排目标设定的难度。

    SBTi为航空燃料设定的碳减排目标范围,不仅是一套量化的“减排指标”,更是一张引领行业转型的“战略路线图”。其通过多维度的科学界定,既为航空燃料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也为投资者、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判断减排成效的“基准线”。在全球气候治理日益紧迫的背景下,只有以科学目标为锚点,推动航空燃料从“化石依赖”向“多元替代”“零碳转型”迈进,才能真正破解航空业的减排困局,为全球实现“温控1.5℃”目标贡献关键力量。未来,随着技术突破、政策协同与市场成熟,SBTi设定的目标将逐步从“雄心”变为“现实”,推动航空燃料迎来一场深刻的“脱碳革命”。

    SBTi为航空燃料设定了科学的目标范围,但在落地过程中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技术瓶颈,SAF等替代燃料的生产成本仍为化石燃料的2—5倍,规模化生产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绿氢制氨)尚未成熟;二是核算难题,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涉及多个环节,不同国家与企业的核算标准不统一,数据追溯难度大;三是政策协同不足,部分国家缺乏针对航空燃料减排的补贴、碳定价等激励政策,企业减排动力不足。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