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碳交易认证对国内企业碳交易核查需符合标准
CCER(China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即“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CCER(China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即“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中国的碳市场主要由强制性碳市场和自愿性碳市场两大部分组成。强制性碳市场是指政府通过设定碳排放上限,并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配额来限制这些单位的总排放量。而CCER则属于自愿性碳市场的一部分。
CCER项目的开发涉及备案、审定、核查等多个环节,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政策规范。企业在选择开发项目时,需首先确认项目类型是否在国家规定的可交易范围内,如新能源发电、林业碳汇、甲烷回收利用等。同时,项目的立项时间、减排量计算方法必须符合最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避免因政策衔接问题导致项目无法通过审定。
CCER减排量的核算是交易的核心依据,其真实性、准确性由第三方核查机构负责验证。企业在选择核查机构时,应优先选择经国家认可、信誉良好的机构,确保核查报告符合监管要求。在履约阶段,企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CCER额度的注销,用于抵消自身碳排放。若未按时履约,将面临罚款、信用惩戒等后果,甚至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因此,企业应建立内部履约台账,明确责任人,提前规划减排量的使用节奏,避免因流程延误导致履约失败。
此外,跨部门协作与专业能力建设也至关重要。CCER交易涉及环保、财务、法务等多个部门,企业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决策高效。同时,碳交易作为新兴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企业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对碳核算、市场分析、政策解读等能力的掌握,为参与交易提供人才保障。
CCER项目从开始申请到签发出来可交易,简单来说要走六步:项目公示、项目审定、项目登记、减排量公示、减排量核查、减排量登记(即签发),然后即可交易。
CCER是一种碳抵消机制,允许控排企业通过购买这些核证的减排量来抵消自身的部分碳排放,帮助完成其减排义务。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规定,控排企业可以使用CCER来抵销不超过其排放量5%的配额清缴。